• 
    

  • <dd id="ot0vt"></dd>
    <strike id="ot0vt"><label id="ot0vt"><dfn id="ot0vt"></dfn></label></strike>

    做一名有溫度、有情懷、有思想的老師!

    蘇紀霞2018-09-30 09:29:40

    ——呂軍校長教師節(jié)談什么是好老師

         “學校啊,當我把我的孩子交給你,你保證給他怎樣的教育?今天清晨,我交給你一個歡欣誠實又穎悟的小男孩,多年以后,你將還我一個怎樣的青年?”這是一位母親對學校的希冀,也是千千萬萬家庭對我們的厚望,希望我們在今后的工作中,都能夠以學生發(fā)展為本,把愛作為實現(xiàn)學生發(fā)展的催化劑,遵循教育規(guī)律,重視生命教育和情感教育,努力是自己成為一名有溫度、有情懷、有思想的新時代好教師。

     

        9月10日下午,駐馬店高中召開教師節(jié)表彰會,校長呂軍在講話中勉勵全體教職工要做一個“有溫度、有情懷、有思想的新時代好教師”,下面讓我們來看一看呂校長都說了什么吧!

    尊敬的老師們、同志們: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們在此集會,慶祝第34個教師節(jié),并對2017——2108學年度和2018年高考工作進行總結表彰,請允許我代表學校向默默耕耘、辛勤工作、恪盡職守的老師們送上我真摯的祝福、敬意和感謝!向在工作中取得優(yōu)異成績、今天受到表彰的同志表示熱烈的祝賀!

        歌里唱到:長大后,我就成了你,那塊黑板,寫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唱的就是為人師者的責任和擔當。成為一個好老師,成為一個博愛仁心、受人尊敬的好老師,是我們每個人的追求。借此機會,我想給大家聊一聊什么樣的老師是好老師的話題,與大家共勉。

        一是做一個有生命敬畏的教師。我們知道,教育的目的為每一個學生的幸福人生的奠基。因為一個能夠創(chuàng)造幸福生活的人,一定會更多地珍惜生活,善待自我,友愛他人,奉獻社會。然而,教育的世界里黑白分明,而現(xiàn)實的社會卻是灰色的,每個人都依據(jù)自己的價值選擇進行取舍。很多人眼中只盯住眼前利益,急功近利,很少為他人著想,很少推己及人,人文關懷缺失。因此,我們的社會中總是彌漫著對強者的仇恨和對弱者的歧視,充滿著對特權的追逐和熱衷,而對公平和正義的吁求和呼喚,是那樣的稀缺和微弱,漠視生命、踐踏生命的事情時有發(fā)生。

        校園里,以大欺小、恃強凌弱的暴力事件經(jīng)常發(fā)生;社會上,雞毛蒜皮的小事釀成的血案觸目驚心;據(jù)統(tǒng)計,北京市近90所高校,每年學生跳樓自殺的有三四十起;今年的6月20日,甘肅慶陽市一高三女生欲跳樓自殺,現(xiàn)場有大量群眾圍觀起哄,鼓掌叫好,鼓勵女生跳下,激情不亞于欣賞一場明星演唱會。由此看來,人人都擁有生命,但不是每個人都能珍惜生命,懂得欣賞生命的多姿,發(fā)現(xiàn)生命的意義和價值,享受生命的快樂和幸福,甚至有人天天制造戕害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悲劇。這說明:以關注生命、尊重生命、珍愛生命、欣賞生命、成全生命、敬畏生命為目標的生命教育勢在必行。

        作為一個有生命敬畏的教師,就是通過呵護學生的自然生命,完善學生的社會生命,啟迪學生的精神生命,讓他們在老師溫暖的關愛中學會生存,學會感恩、學會合作,學會擔當。在關愛自己的同時,以悲憫的情懷關愛他人和社會,營造健康、和諧的人際關系,在社會中幸福的生活,并使他們的生命充滿智慧和激情。

        因此,一個有生命敬畏的教師應該著力培植生命意識,高揚生命的旗幟,以“學生的和諧發(fā)展為本”,讓教育洋溢著生命的溫暖,不給學生一味地傳導壓力,不讓學生過著孤立與隔絕、虛假與蒼白、畸型與單調(diào)的生活,不以各種理由傷害學生的自尊,不對學生動粗耍蠻。因為這些都會在無形中成為學生成長發(fā)展的巨大阻礙。我們期待著通過敬畏生命,使學校和家庭變得更有吸引力;通過敬畏生命,使個性變得豐富而舒展。這樣,教育改變的將不僅僅是個人的生命品質(zhì),改變的將是我們所有人的生命品質(zhì),是整個國家的命運、民族的命運。

        二是做一個懂情感教育的教師。一個人一生中最基本的道德立場根源于潛在的情感能力。也就是說,情商能夠更充分地展示人性的一系列特性和品質(zhì),它對命運具有廣泛的影響。大量研究表明:學生學習成績的好壞,不僅取決于他的智商,還取決于他情商的發(fā)展。

        情感教育是每一個教師都或多或少具備的教育素養(yǎng),因為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潛存著一些人類永恒的情感,諸如感激、同情、敬畏、羞恥、親情、友誼和愛戀,這需要我們通過教育去開啟、喚醒和提升,進而在學生的心中培植安全感、信任感、自豪感、崇高感、神圣感、責任感。所以,情感教育是師生之間心靈的晤對與真情的沐浴,它牽引著我們回到真實的生命狀態(tài)、回到本原的心靈感覺,去體悟彼此內(nèi)心深處的靈性之光。

        作家葉天蔚寫過這樣一段話:在我看來,最糟糕的境遇不是貧困,不是厄運,而是精神心境處于一種無知無覺的疲憊狀態(tài),感動過你的一切不能再感動你,吸引過你的一切不能再吸引你,甚至激怒過你的一切也不能再激怒你,這種疲憊會讓人止不住的劃向虛無。

        上好每一節(jié)課就是最大的師德。師德不是高高在上的理論,它就在我們身邊:上課能夠提前幾分鐘站在講臺上、摸摸孩子失落的頭、幫孩子面對挫折困難……其實,上好每一節(jié)課、認真對待每一份作業(yè),就是師德的最大體現(xiàn)。師德,在我們的一言一行、一語一笑,在我們?yōu)閷W生的所思所想、所憂所樂中,從沒有遠離。

        老師們,我想不管別人用什么來評價一個老師的成功與失敗,我們自己衡量自己能不能不是:指標完成的情況;有幾個學生上本科線;轉(zhuǎn)化多少差生為優(yōu)等生;班級受到過多少次表彰;班級紀律如何井然有序;衛(wèi)生狀況如何一塵不染?我想我們應該捫心自問的是:在我做老師的時間里,我為幾個學生擦過眼淚,為幾個學生流過眼淚?讓多少學生由衷的快樂;為幾個學生由衷地快樂?最簡單的提問應該成為我們衡量自己成功與否的最高標準。

        教師是一份良心的職業(yè),教師的使命與責任在于教書育人,這二者應該是統(tǒng)一的。“上好課的含義不是勤懇地給學生傳授知識,更重要是讓學生在課堂通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獲得知識、提升能力、豐富情感、完善人格。每門學科都蘊含著豐富的育人價值,教師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不能人為地把傳授知識技能和教會學生做人割裂開來,不能人為地把學科的育人價值剝離出去,更不能陷入育分不育人、求學不讀書的教育誤區(qū)。

        蘇霍姆林斯基說:“請記住,教育——首先是關懷備至地、深思熟慮地、小心翼翼地去觸及年輕的心靈。面對學生,我們是不是準備好了足夠的愛心、細心、慧心和耐心去做這項有關心靈的工作?我們每一個人都不能把自己沒有的東西給別人,一個飽食終日、無所用心,精神萎靡、麻木不仁,得過且過、心如死灰的教師,是不可能喚起學生的發(fā)展?jié)撃艿?。我們要讓學生有更多的活動、更多的參與、更多的平等交往與對話、更多的美感陶冶,更多地與自然界交融,更多地感受到被人欣賞、被人關愛的溫暖與幸福。

        總之,我們既要有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感化與陶冶,又要抓住一些教育契機使學生獲得高峰體驗,使學生獲得“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的情性修養(yǎng),達到“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的生命境界,從而培養(yǎng)學生敏感的心靈、豐富的體驗和細膩的感受。

        三是做一個有專業(yè)思想的教師。有這樣一句話說得好“人因思想而偉大。”在思想的原野上,既需要參天的巨樹,也需要無名的小草,我們不必苛求自己成為思想家,但至少應該是一個獨立思考者,這不僅是教師專業(yè)成長的應有之義,也是高品質(zhì)教育的必然要求。

        為什么教師要有思想呢?因為,有思想會使得我們興趣廣泛,內(nèi)心鮮活,使我們的生活特別是精神生活變得豐富,把我們從瑣屑無聊的、單調(diào)平庸的生存境遇中擺脫出來,有助于樹立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培養(yǎng)出生動活潑、思維敏捷的學生;有思想有利于我們更好地理解課程內(nèi)容,對課程做出個性化挖掘和校本化開發(fā),從而增強課堂調(diào)控能力,提高課堂效率;有思想使得我們不人云亦云,擁有自由的意志和獨立的人格,從而對學生的心靈豐滿和精神充實有一種自覺而又自然的引領。

        畫家張大千說,作畫要脫俗氣、洗浮氣、除匠氣。做老師也要除這三氣,學習與思考是我們除三氣的重要途徑。首先是多讀書學習,在教學工作感到力不從心時,從書籍中汲取一些教育的力量和智慧。其次要多反思。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教學也是遵循著這種規(guī)律。只教不研,就會成為教死書的教書匠;只研不教,就會成為紙上談兵的空談者?;?ldquo;以校為本”的教學問題、基于“有效教學理念”的教學設計、基于“教學對話”的教學行動、基于“問題解決”的教學反思、基于“形成文本”的教學總結,都應是教師專業(yè)提升發(fā)展的核心思想與行動。不斷提高理解、駕馭教材的能力和參與課程開發(fā)的能力,創(chuàng)造真誠、深刻和豐富的課堂,給學生以廣博的文化浸染,讓學生在廣闊的精神空間中自由馳騁,讓我們的心靈蕩漾在博大、豐富、深逢、光明、溫暖的思想之中,將會讓我們的教師生涯豐富而深刻,充盈而美好。

        老師們、同志們,我們無法給好老師一個明確的標準和定義,但我認為教師應該是這樣的人:他已從童年長大,但并未失落童年時最美好的天性。他保持了嬰兒時期原始的感情,幼兒時固執(zhí)的自由意志,學前時的好奇心,學生時代的交往熱情和求知欲,以及少年時代的理想主義和激情。他把這些特征熔于一爐,鑄成了一個新的純樸的模型,實現(xiàn)了成人的穩(wěn)重、智慧,以及對他人的感情、責任、力量和目的性。

        夏丏尊曾說,“教育沒有感情,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成為塘;沒有感情,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沒有任何真正的教育是可以建立在輕蔑和敵視之上的,也沒有任何真正的教育可以依靠懲罰和制裁來實現(xiàn)。真正的教育只能建立在對生命的尊重與信任的基礎上,建立在對教育對象的寬容和樂觀的期待上,存在于人與人心靈距離最短的時刻,存在于無言的愛和感動之中。讓學生成為有淵博的學識、清明的才智、通達的性情、寬廣的胸懷和高貴的教養(yǎng)的人,這是良好教育努力達成的一個目標,也是一個好教師應該具備的教育素養(yǎng)。

        張曉風在她的散文《我交給你們一個孩子》中寫到: “學校啊,當我把我的孩子交給你,你保證給他怎樣的教育?當我把我的孩子交出來,當他向這世界求知若渴,世界啊,你給他的會是什么呢?今天清晨,我交給你一個歡欣誠實又穎悟的小男孩,多年以后,你將還我一個怎樣的青年?”這是一位母親對學校的希冀,也是千千萬萬家庭對我們的厚望,希望我們在今后的工作中,都能夠以學生發(fā)展為本,把愛作為實現(xiàn)學生發(fā)展的催化劑,回歸并遵循教育規(guī)律,重視體驗和內(nèi)悟,強化互動和參與,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名有溫度、有情懷、有思想的新時代專業(yè)化好教師,為我們學校在新時期發(fā)展目標繼續(xù)奮斗,再建新功!

        最后,祝全體教職工節(jié)日愉快,身體健康,家庭幸福,萬事如意!

        謝謝大家!